大医厚德     博爱创新

衡水二院官方微信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冬季,谨防脑血管病发生

发布时间:2018-12-10      发布:管理员      阅读:


冬季,谨防脑血管病发生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蔡雪峰    史月娥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冬季为脑血管病的高发期。那么在冬季我们如何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呢?
 

高发期已经到来

       脑血管病又称之为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溢血和脑血栓。除此之外,脑血管疾病还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在我国此病发病有两个特点:首先年轻化的趋势最为明显,45岁以下的脑血管病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5—20%;其次是复发率全球占第一位,占全部患者的1/3,而且5年内复发率为1/3—1/2。
       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脑血管病高峰的月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什么冬季此病高发呢?研究认为,一是冬季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气温偏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二是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还会因血容量不足造成缺血性脑中风。三是年老体弱者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成为脑中风的诱发因素。
       一般来说,脑卒中具有发病急,难以预测的特点,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七高”要注意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另一类是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防患于未然。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有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我们无可奈何、无法控制的。这些因素是:衰老、性别、家庭或遗传因素、既往卒中史等。
       不管原因多么复杂,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始终离不开“七高”,即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高体重、高脂血症、高尿酸、高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几种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超过单独一种危险因素高度升高造成的危险。比如,随着血糖的升高,脑血管病危险进一步增高,该危险将成倍增加。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运动量低,平时吃喝的应酬增多,生活质量虽然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相应地却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如果不注意日常保健,其实也很容易患上脑血管疾病。
       此外,作为脑血管病的易发人群——老年人一定要重视防治这些诱发中风的因素,特别要重视高血压的防治。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美国医学界报道,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等,还要科学安排生活等。

 

积极应对有法宝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其实就是一句话:寻找和驱除危险因素。首先,人们应该知道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次,在医生指导下驱除这些危险因素;第三,如果有危险因素应该到医院检查。例如:45岁以上的人,有高血压的患者及有家族史的人,应该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寒冷季节,为减少脑血管病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防寒保暖。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以防发生栓塞。冬季人体的抵抗力下降,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
       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是这个时候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心态平衡。愉悦的心情,是血管保持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瑞士专家证实,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因此,要做到不生闷气,不带着坏情绪睡觉。睡觉时以平枕为宜,因为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触发中风。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脑血管功能的自我修复。
        适当运动。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可以每周做3次运动,每次运动要超过半小时。


 

2018年12月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