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厚德     博爱创新

衡水二院官方微信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炎炎夏日 科学防晒这些知识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7-23      发布:管理员      阅读:

 

  酷热的夏季,过度暴晒,不仅会晒黑,还很有可能被晒伤、皮肤老化,甚至致癌。人们在享受夏日乐趣的同时,也会遭遇晒伤的烦恼。防晒是每一个爱美人士的必修课。如何科学防晒,保持皮肤白皙、肌肤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应当了解的。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正确使用药物,就能有效避免和缓解晒伤带来的困扰。
 

科学认识日晒伤

  日晒伤,也叫日光性皮炎、日光水肿或日晒红斑,是皮肤在过量紫外线尤其是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下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常见症状包括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并伴有疼痛或瘙痒感。

  那么如何判断你的晒伤等级呢?一般分为3个等级。

  一级晒伤(轻度晒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感和轻微的疼痛。可能伴有轻微的瘙痒和紧绷感。边界可能不清,但不会引起水疱。通常在短时间内(如一两天)能够自愈。

  二级晒伤(中度晒伤):皮肤明显红肿;出现水疱,水疱可能破裂并导致皮肤糜烂;疼痛感加重;瘙痒明显;可能伴随轻度发热和疲劳,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康复。

  三级晒伤(重度晒伤):皮肤受损更为严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水疱、皮肤溃烂。伴随强烈的疼痛感,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需要专业医疗处理,以避免并发症。
 

晒后处理措施

  晒后1至3小时。此时皮肤因为紫外线的侵蚀,开始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红热刺痛等灼伤反应。应对方法:晒伤后用凉水湿敷,可以起到镇痛和消除红热的作用。冷敷,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轻敷晒伤部位,每次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重复上述做法。要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湿敷,纱布用生理盐水浸湿,敷于晒伤部位10至15分钟,每日2至3次。

  晒后3至6小时。此时为补水的黄金时期,正确处理能很大程度减少皮肤伤害的面积,重点就是给皮肤有效补充水分。可使用温和成分的补水护肤品密集补水,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手法轻柔,不宜摩擦肌肤。注意不可立即使用含油过重或者美白功效的产品,也不可用过度滋养的乳霜。

  晒后1至2天。此时老化和受损的细胞会逐渐脱落,新生层开始生长,需要在补水的同时做好保湿和修复,可使用温和的补水面膜。

  晒后3天以上。此时为皮肤修复的黄金期,皮肤已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要促进皮肤代谢。可使用温和补水面膜和保湿修复类的乳霜。

  晒后7天以上。此时为晒后美白的黄金期,黑色素开始大量沉淀,皮肤已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开始温和美白,补水面膜加美白精华加修复乳一起使用。注意避免立刻使用含酒精及酸类成分的护肤品,短期内不要使用去角质剥脱型产品。
 

药物治疗这样做

  在自我修复时,一旦出现以下情况,注意应尽快到皮肤科就诊:

  皮肤症状:大面积水疱(尤其直径>1厘米)、剧烈疼痛、渗液或感染(红肿、化脓、发热)。

  全身反应:高热(>38.5摄氏度)、寒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

  症状无好转:48小时后,红、肿、疼痛等症状未缓解或症状持续加重。

  如果需要用药物治疗,要注意如下事项:

  正确使用外用药。外用药物时,要先清洁皮肤,然后轻轻涂抹在患处,避免用力摩擦。如果皮肤有破损,要注意防止感染,在出现脱皮时,不可撕扯。涂抹凡士林或低敏保湿霜保护新生皮肤,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水疱,要注意保持小水疱的完整,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已破裂的小水疱,可用碘伏清洁后涂抗生素软膏,覆盖透气敷料、包扎。糖皮质激素药膏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发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注意,若出现大水疱或感染迹象,需尽快到医院就医。

  口服药物的注意事项。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驾驶或操作机器时需谨慎。

  药物储存。将药物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特别是外用的生长因子类药物,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保存,防止药物失效。更重要的是,所有药物使用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尤其是儿童、孕妇及患有其他疾病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日晒伤的预防

  预防日晒伤,关键在于做好防晒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暴晒:在日光照射最强的时间(如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尽量避免户外工作,减少皮肤暴露在强烈紫外线下的时间。

  合理穿着:外出时,建议撑伞、戴宽檐帽、穿长袖衣衫,尽量减少皮肤裸露面积,从而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涂抹防晒霜: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涂抹防晒系数(SPF)值高于30的防晒霜,并确保涂抹均匀。防晒霜应在日晒前30分钟涂抹,每2小时或出汗及游泳后补涂。此外,还可以选择含有物理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它们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阻挡紫外线的侵害。

  调整饮食:加强皮肤营养,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适量摄入动物脂肪,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增强抗皱活力。避免食用有光敏性作用的食物,如野菜、芹菜等;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海鲜、辣椒等。

  增强皮肤耐受能力:经常参与室外锻炼,使皮肤逐渐适应日晒环境,增强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但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以免皮肤受损。

  特殊环境下的防晒:在白沙地、水面等紫外线高反射环境下,更应注意防晒措施。因为这些环境下的紫外线反射会增强,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刘杰
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