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6 发布:管理员 阅读:
夏季,如何让自己既享受各种美食又保持健康,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但你是否知道,这个季节也是肾脏健康的“重灾区”!夏天的高温和饮食习惯变化,可能让我们的肾脏面临诸多风险。
高温中暑,不得不防
急性肾损伤发病有季节性,炎热脱水是重要诱因,在老年及体弱群体中尤为明显。炎热夏季,人们一定要重视急性肾损伤的防治,加强补水意识。高温对肾脏主要有如下威胁:
1.脱水危机。夏日高温天气,人们出汗量明显增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血容量会下降,肾脏血流量显著减少,引起尿量减少,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肾结石生成等。长期或严重脱水会影响肾脏滤过功能,诱发急性肾损伤。
2.夏季高温中暑,可能导致人体电解质失衡。此时,横纹肌溶解释放出肌红蛋白,流经肾脏会堵塞肾小管,引发肾脏缺血、缺氧等情况,导致肾小管间质受损,毒素(尿酸、尿素氮、肌酐等)淤积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引发肾病。
3.感染风险上升,尿液浓缩留隐患。饮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排尿减少,削弱了尿液对泌尿道的自然冲刷作用。这大大增加了细菌滋生和尿路感染的风险。若感染上行至肾脏,可能引发肾盂肾炎等严重问题。
对于以下高危人群,要注意防范高温。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脱水风险很高;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肾脏储备功能差,高温易诱发旧病突然加重;老年人与儿童,调节体温能力弱,口渴感知不敏感,易因忽视补水中招;运动爱好者,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如跑步、骑行),横纹肌溶解风险增加3倍。
肾脏“中暑”,会出现一些“信号”:一是尿量明显减少、尿液呈浓茶色或血尿;二是腰背部酸痛、下肢水肿;三是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甚至意识模糊。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饮用淡盐水并拨打120,避免拖延导致不可逆肾损伤。
慎待冷饮,夏季贪凉隐患多
炎炎夏日,冷饮进入人体后,人体会把它“加温”至37℃体温状态,这个过程会引发多种连锁反应,从而对肾脏形成潜在威胁。
首先,大量冷饮进入体内,会使胃肠道血管急剧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减少肾脏血流量,长期可能诱发肾功能下降。其次,高糖冷饮如碳酸饮料、果汁等,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促进尿酸结晶形成,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因此建议,要适量饮用温水,控制冷饮摄入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饮品,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食用小龙虾,当心“龙虾病”
小龙虾病,俗称“龙虾病”,医学上称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是一种因肌肉细胞破裂、内容物释放入血而引发的急性代谢紊乱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乏力、尿液颜色异常(如酱油色尿),严重时甚至引发急性肾损伤或肾衰竭。
每年的夏季为“龙虾病”高峰期。患病人群,在进食小龙虾后40分钟至24小时之内,出现突发性全身肌肉酸痛、浑身乏力、胸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有的患者小便颜色变深甚至呈现酱油色。血液中肌酸激酶(CK)指标高于正常人群几十至几百倍。有些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损伤,严重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食用小龙虾要有节制。绝大多数小龙虾致病事件中,食用量多不一定是导致横纹肌溶解发生的必然因素,但是短时间进食过多小龙虾,必然增加接触毒素的机会,导致疾病发生的风险性增大。所以,面对美味的小龙虾,我们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禁忌人群需注意。小龙虾属于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食用小龙虾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疙瘩等,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同时,小龙虾是产生嘌呤较高的水产品,痛风患者也不要食用。
发生龙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怎么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检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科学护肾建议这样
主动补水,避免脱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至2000毫升(心肾功能正常者),以饮用白开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出现脱水情况。可以通过自己的体感及尿色来判断是否存在缺水,比如是否存在口渴、皮肤干燥等表现;观察尿液颜色。若尿液呈深黄色,提示需补水,清澈淡黄为正常。
蔬果新鲜,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食用油腻烧烤类食物,要清淡饮食,少吃高嘌呤食物。
防中暑。在炎炎夏日,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运动、劳作等,特别是进行剧烈运动及高强度劳动。还要避免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
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不憋尿,定时排尿。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夏季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压也比以往低一些,口服降压药物的人群要监测血压,适当调整降压药物,避免血压过低。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学科 杜雪峰
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