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厚德     博爱创新

衡水二院官方微信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气胸 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20      发布:管理员      阅读:

  
  不少患者年纪轻轻,平时身体倍儿棒,但会突然不明原因胸口疼得厉害,喘不上气,把自己和家人都吓得不轻。其实,这种突发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的症状,很可能是“气胸”在作怪。

 

  气胸是怎么回事?

  要想了解气胸,就得先了解相关人体结构。人的胸壁和肺部之间隔着胸膜,一层胸膜紧贴胸壁,一层胸膜紧贴肺组织,两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腔隙——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肺在胸腔内可以自由膨胀和收缩。

  当肺组织或胸壁出现破口,气体进入胸膜腔,打破了胸腔内的压力平衡,使胸腔内压力增高,就会压迫肺组织,导致肺萎缩,引发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气胸有哪些症状和类型?

  气胸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轻度气胸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重度气胸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发生过气胸的患者有复发风险,还可能伴随肺功能下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气胸分三种类型: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其中,自发性气胸又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于瘦高型的年轻人,尤其是男性。这类人群在青春期发育时,肺部弹力纤维发育滞后,易产生肺大疱。在没有明显外伤或肺部疾病的情况下,肺大疱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就导致了气胸。比如突然用力咳嗽、剧烈运动、举重物、大笑等,都可能成为诱因;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发生在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病会破坏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使气体更容易进入胸膜腔。例如,COPD患者由于长期的气道阻塞和肺组织破坏,肺泡壁变薄,容易破裂形成气胸。

  外伤性气胸由胸部外伤引起,如车祸、刀刺伤、肋骨骨折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患者人群:妊娠合并气胸、月经性气胸、新生儿并发气胸、机械通气患者等。

  医源性气胸则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引起的。

 

  气胸有哪些高危人群?

  体型瘦高的青少年和青年男性是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高发群体。在青春发育期,瘦高体型的男青年往往生长发育快速,但肺组织的生长可能跟不上胸廓的生长速度。这会导致肺部组织相对薄弱,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更容易受到拉伸和损伤,可能导致肺泡扩张形成体积较大的、失去弹性的含气腔——肺大疱。这类体型的男青年在抬举重物、剧烈运动、用力过猛、屏气、剧烈咳嗽或打喷嚏、情绪激动、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等情况下,易发生气胸。

  吸烟者面临较高的气胸风险。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肺泡结构,增加肺大疱形成的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气胸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0倍以上。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肺组织结构受损,更易发生继发性气胸,而且气胸症状往往更重,治疗难度更大。

  特殊职业群体,如潜水员、飞行员等。他们由于工作环境的气压变化,也面临较高的气胸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气压变化对肺部的影响。

 

  突发气胸怎么办?

  一旦突发气胸,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正确体位:马上就地平卧休息,以缓解不适。若无法平卧,建议采取半坐卧位,借助重力作用,减轻肺部所受压力,改善呼吸状况。

  避免增加胸腔压力:严禁用力、屏气,尽量抑制咳嗽。这些行为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加重气胸病情。

  稳定情绪:患者自身要努力保持情绪平稳,家属也需冷静,切勿惊慌失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促使呼吸加快、胸腔压力改变,不利于病情稳定。

  紧急医疗求助:即刻拨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往医院,争取尽快得到专业救治。
 

  气胸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禁烟。吸烟是导致自发性气胸的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肺部组织,引发肺气肿,进而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

  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维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或练习深呼吸,也可尝试吹气球等活动,以促进肺扩张。但应避免参与剧烈运动,如短跑、跳绳等,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千万不要用力屏气或者憋气,防止增加胸腔内压力,导致伤口裂开或气胸复发。

  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以减少气胸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体检。对于有气胸病史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胸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气胸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千万别硬扛,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诊治,才是应对的关键之举。关注肺部健康,远离气胸威胁,愿我们都能畅快呼吸,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二科 杜海峰
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