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发布:管理员 阅读:
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皮肤油脂分泌量开始减少,锁水能力减弱。伴随降水减少和空气湿度下降,皮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皮肤变得干燥且弹性下降,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皮肤问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哪些皮肤问题容易高发?
皮肤瘙痒症。由于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燥,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发瘙痒,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是该疾病的常见群体。预防皮肤瘙痒症,要注意保持皮肤湿润,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或刺激性的物质,减少洗浴次数和碱性浴液的使用,痒时切忌抓挠或用热水烫洗,可用冷水镇静,最好及时就医。
湿疹。湿疹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与季节变化有关,初起为急性红斑、丘疹、水疱等,后可发展为亚急性或慢性,形成苔藓化,激烈搔抓可继发多种形态改变,秋冬季常见“乏脂性湿疹”。预防湿疹,如因干燥、寒冷、接触某物引起过敏的,就要改变不利于皮肤的环境,祛除过敏原,做好皮肤防护,避免皮肤再受刺激。
荨麻疹。立秋初期,昼夜温差较大,如果突然受到冷风刺激,皮肤小血管就会扩张充血,增强血管通透性,使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和局部水肿,引起寒性荨麻疹,严重者可累及口腔黏膜,甚至出现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症状。预防荨麻疹,要留意气温变化,在季节变换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保暖,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银屑病。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进入秋季后,天气慢慢转凉,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明显增多,换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干燥等是主要诱因。预防银屑病,在换季时节,患者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适时添衣,预防感冒。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易发季节,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带状疱疹。秋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初秋时气温变化反复,昼夜温差变大,在过度疲劳、受凉受寒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容易侵入人体生长繁殖。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成簇状的丘疹、水疱,在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瘙痒、疼痛感。预防带状疱疹,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以防感冒诱发病毒发作;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面对这些皮肤问题,需要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痤疮。秋季昼夜温差大,白天皮脂腺仍活跃分泌油脂,夜间皮肤水分流失加快,角质层变厚,导致皮肤水油失衡。激素水平在这个季节波动较大,增加了痤疮的发病风险。同时,秋季空气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快,屏障功能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痤疮发生。预防痤疮:一是做好清洁,痤疮患者皮肤常出油较多,要做好控油,同时应避免过度清洗,以免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二是做好保湿,皮肤敏感时,要选择舒敏保湿类护肤品;三是注意防晒,红肿较重时建议以遮阳伞、帽子、防晒服等硬防晒为主,必要时使用质地清爽、含水量高的不易致敏、不易致“痘”的防晒剂。
光敏性皮炎。立秋后紫外线强度并没有下降,不少人却因为天气凉爽不再使用防晒霜。此时,再加上秋风一吹,空中云量减少,缺少遮挡物的阻拦,紫外线更是肆无忌惮地照在皮肤上,从而诱发皮炎。预防光敏性皮炎,易感人群要注意防晒,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应立即到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有光敏反应史的患者,要慎用光敏性药物和食用光敏性食材。
哪些坏习惯影响肌肤?
舔嘴唇。会使嘴唇更干燥和更易破裂。
卸妆不彻底。整天的尘埃和粉底足以令你的毛孔堵塞,因此卸妆是面部清洁的第一步。
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吸烟降低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皱纹出现;高盐高糖高热量、辛辣刺激饮食令脾胃聚热、津液耗散;酒精会使皮肤失去水分,亦会使皮肤干燥敏感。
长时间洗热水澡。热水会使皮肤干燥,非常热的水会破坏毛细血管。
挤压粉刺暗疮。创伤要长时间才能愈合且可能留下疤痕。
经常用手摸脸。手是容易携带病菌的。
护肤要全面,及时就医是关键
面对这些皮肤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不适的症状是皮肤疾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即使是外用药物,也不能随便使用,更不能“见好就收”,充足的疗程、到位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就算有些问题不能根治,医生也会根据个人的情况针对性地做好指导,以规范治疗与科学衣食起居管理,帮助大家应对皮肤疾患挑战。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刘杰
转自《衡水日报》